企业赋能可持续:给可持续企业领袖的几点建议

2020 年到 2030 年是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行动十年”。站在这十年的关口,我们应如何看待企业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成就与不足,又该如何面对未来的挑战?
来自全球多个行业的 1000 位 CEO 在《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 —— 2019 埃森哲战略可持续发展 CEO 调研》中分享了他们的见解。我们将围绕 CEO 们在企业自身、企业合作、领导特质三个方面发出的号召,与大家探讨企业如何为可持续发展目标赋能。
在前两篇文章中,我们谈到了企业在自身核心价值方面如何为可持续赋能,又应如何链接多方力量进行合作。而如何带领一个公司实现可持续转型,则与领导力息息相关。本篇文章中,我们从“人”的角度入手,探讨怎样的领导特质更有助于带领公司实现可持续化转型,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公司层面:内外兼修,营造可持续发展环境

无论我们做什么,只有当它对社区、国家、气候环境与消费者都有益时,这些事才是对公司有益的。
——Praveen Singhavi,
亚太资源集团(APRIL Group)总裁

锐意变革,长远布局

企业的领导者身担变革的重任,应作为先行者,积极领导公司为推进可持续发展议程做出改变。消费者、员工与公众日益增长的期望,也在促使领导者做出改变。把所有利益相关方纳入考量范围后,领导者的关注点就不再仅限于短期的利润,还会包括长远的社会影响与可持续性。这意味着,领导者需要选择对可持续发展最有益的策略,而非短期财务收益上的最优解。

引导需求,倡导行动

领导者应该关注并善用自身品牌的影响力,发扬商业向善的力量。在过去,企业的角色往往只是“回应消费者的需求”,但现在,企业应该更进一步,适当地教育、引导消费者做出对可持续发展更有利的决策。从产品设计研发到宣传营销,领导者可以选择其中的任意一些环节作为切入点,传递可持续的价值观,唤起消费者的意识,倡导消费者采取更积极的行动。

培养文化,强化使命感

正如富士传媒首席执行官宫内正树所说:“领导者的职责是,创造一个让员工都能感受到自我使命并分享使命的环境。”除了对外的市场影响,对内,领导者也要把可持续的理念贯彻到企业文化中,让员工更好地理解、认可公司在可持续方面所做的努力。这有利于培养员工的使命感,让员工认识到自己不止是在为公司实现一个目标,更是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让可持续的理念贯穿工作与生活。

行业层面:交流合作,定义行业新标准

我们需要向大家展示,行业如何成为发展的积极力量,以及解决方案的一环。
——Jean-Sebastien Jacques,
力拓集团(Rio Tinto)首席执行官

认清问题,科学处理

在提出解决方案之前,领导者首先要明白问题到底是什么。多方对话可以成为交流信息、认清现状的一种有效渠道。从对话中,领导者可以了解到问题和现状的复杂性,各个利益相关者的需求,从而得出更科学有效的方案。

扩展责任,共建生态

与过往相比,企业如今的责任范围不再局限于自己公司的产品,还包括了上下游的相关环节,诸如供应商、相关生态等,领导者有义务审核这些合作伙伴在可持续性上是否符合要求。除此之外,还应该和其他公司一起倡导更高的行业标准,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构建一个良好的生态。

共享经验,合作双赢

价值链上利益相关者的协作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至关重要。领导者需要拥抱更多的“非竞争性”合作伙伴关系,与行业中的其他公司共同分享经验,进行创新,在行业层面采取更大规模的行动,以推进全球目标的实现。

个人层面:以身作则,言行合一

对首席执行官们来说,亲自关注、理解谈论这些(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事情,正在变得日渐重要。
——Sigve Brekke,
挪威电信首席执行官(Telenor Group)

坚定信念,重视可持续

领导者自身应相信可持续发展对企业的积极影响,并发自内心地关心地球,意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领导个人对可持续的重视态度,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公司内的氛围和员工的思维方式。这也与我们在第一点中提到的企业文化培养互相呼应——当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由内而外地产生影响,会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产生更多动力。

言出必行,全面评估

可持续不仅是一个口号与承诺,更是公司追求的实际目标,这就要求领导者做到”言出必行”,将可持续性融合到具体评估指标中,例如将可持续发展与绩效挂钩,如果公司在可持续方面有优异表现,也将体现在领导者与员工的薪酬上。同时,领导者也有义务向投资人传递可持续价值观,让资本方理解可持续性在公司估值上的重要地位。

实事求是,心态平和

除此之外,做一个真实诚恳的领导者(authentic leader)也同样重要。这主要是个人观念认知上的建议,提倡领导者保持一种开放平和的心态,认识到目前所存在的缺陷与不足,了解自己的责任义务所在,并且积极进行对话。坦然承认自己是普通人而非无所不能的“超人”,反而更容易在公司范围内奠定一种健康的基调,产生积极影响。

距离交付可持续目标的2030只剩十年,不应该再将可持续视为未来的改进目标,而要把它看作需要即刻采取行动的优先事项。加速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进程,需要更多来自领导者的承诺,进而推进整个市场体系由内而外的变革。我们正看到越来越多的领导者向公司与同行发出了号召:我们已经进入了至关重要的“行动十年”,我们需要即刻做出改变。

参考资料:
1.联合国全球契约和埃森哲战略,“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埃森哲战略CEO调研报告 (2019)”
https://www.accenture.com/_acnmedia/pdf-109/accenture-ungc-ceo-study.pdf

来自影响力先行者的建议:Joshua Lim

“我坚信影响力和经济回报是密不可分的,两者是可能同时追求的。“ Joshua 在访谈中提出了一些和一般行业里对影响力投资和影响力优先投资不同的看法。

Joshua Lim,  ARK Impact Asset Management 的高级常务董事,操盘 ARK 在全球的影响力投资资金和策略。他在传统投资和影响力投资领域总共有20多年的资历,曾任职于 Korea Social Investment 和 Samsung Asset Management。

在投资领域从业经验丰富的 Joshua,和我们分享了,对于想投入这个领域的影响力投资者们,一些本质上的建议,来听听看这个行业前辈怎么说。

创业聚光灯 Vol.2: 从股权分配看创业公司合伙人关系及团队关系的构建

 创业聚光灯 Makeable Spotlight 

由专注于提供可持续创新创业服务的线上平台 Makeable 倾情推出,旨在聚焦创业者所关注的、正经历的、想探索的创业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以期为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创业者和未来创业者提供创业指导和支持,在全国范围内激荡起可持续发展的脉动。

 
在上一期的“创业聚光灯 Makeable Spotlight”活动中,来自“上海市优秀律师事务所”上海普世律师事务所的高级合伙人周晓颖律师,结合具体的法律条款和案例,为创业者们一一剖析股权分配过程中存在的“坑”。周律师最后也分享道:股权分配既是法律问题,也是团队内部关系、合伙人之间关系构建和处理的问题。

每个创业者的内心可能都有这样的期待:想要一个紧密连结、高效合作的团队,希望自己的想法被团队充分理解和认同,想要合伙人之间、团队内部默契无间。可现实情况往往是:
  • 开会的时候,一致同意想要并肩作战,讲到利益分配的时候就顾左右而言他,得不到明确的回应;
  • 合伙人表达的观点是这样的,ta行动表现出来的又是那样的,ta的真实想法到底是什么?
  • 我作为公司创始人,如果股权这个事情摆不平,团队会怎么看我?我必须控制住场面,我必须掌控!可到底怎么控制呢?
 
本期创业聚光灯,我们将继续周律师在上一场开启的议题,从股权分配出发,探讨创业公司合伙人关系及团队关系的构建。上海普世律师事务所的吴宣逸、虞士可两位律师将作为嘉宾参与本期线上沙龙。

本 期 导 师

吴宣逸

律师、组织关系教练

上海普世律师事务所律师,复旦大学法律硕士,拥有中国律师资格证。吴律师拥有10+跨国企业供应链和项目管理的经验,并且是 ORSC 组织关系系统教练和 POA 组织行动力促动师、咨询师。

虞士可

律师、组织关系教练

上海普世律师事务所律师,澳大利亚 Monash University 法律和会计双硕士。拥有中国律师资格证、深交所上市公司董事会秘书资格证和美国特许金融分析师(一级)。虞士可还是 ORSC 组织关系系统教练和 POA 组织行动力促动师、咨询师。

作为律师同时又是组织关系系统教练,经历过各种冲突、纠纷处理,经过多年的合作,两位律师、教练不仅更能理解“人”、认识人的外在行为和内在需求、觉察人与人组成的关系对个人的影响,更是将西方技术和中国文化相结合,走出一条冲突转化、融合关系的道路。本期线上沙龙将以深度互动参与的形式展开,结合实际案例,以期在活动后大家都能意识到并相信:
  • 每一个合伙人团队都具有足够的智慧和创造力,来实现梦想;
  • 当合伙人团队面临不同的看法、意见、甚至矛盾冲突的时候,这是整个系统想要成长或改变的一种表达,一个信号;
  • 建立高效紧密的合伙人团队的第一步:我们愿意真实并且全情投入。

对于大部分中国人来说,我们的固有思维往往是回避或者羞于谈钱,然而商业组织的形成必然结合利益绑定,尤其作为创业者、合伙人,无法回避关于利益分配和股权架构的议题。那到底该如何开启呢?赶快加入本期“创业聚光灯”一起探索吧。

活 动 详 情

时间:2020年5月26日(周二)晚8点-9点
参与方式:线上平台直播互动
电子门票:9.9元/人

扫码报名

主办方

战略支持

「博见Meetup+」Vol.3:从“植物肉”说起,消费行业新材料的风口在哪里

左:Salvatore Ferragamo X Orange Fiber 系列,右:主打素食汉堡的创业公司 Beyond Meat 推出的 Beyond Burger 产品。图片来源网络)

线 Makeable  Impact Hub Shanghai 广
 46Meetup+

从“水果皮衣服”到“植物肉”,消费领域的“新材料”层出不穷,也不断在消费者中引起关注和热议。当然,消费领域的创新材料远不止于此,作为产业链的上游环节,原材料的创新研发和替代并不容易,但某种程度上说新材料的出现和应用可以从源头解决特定的“不可持续”的问题,极具创变原动力。
「博见 Meetup+」Vol.3,也是可持续消费系列的第三场线上活动,邀请国内领先的新材料方向投资机构的代表“快闪”分享国内消费零售行业新材料的发展、投资趋势,并从目前最受热议的食品新材料切入,与行业内的优秀创业项目和创业创新孵化支持平台共同进行清谈讨论,从上游环节开启可持续消费价值链创新探索之旅。

本 期 嘉 宾

    吕 罡     川流新材料基金创始合伙人 

吕罡毕业于复旦大学和北京大学。曾任职中金公司研究部化工组、美国天豪投资、交通银行总行投资银行部等。川流新材料基金专注于材料和化学科技投资,包括巴斯夫、索尔维、闰土股份、中金启元、清华紫荆、厦门建发等均是基金的出资人。
作为国内领先的新材料方向的投资机构代表,吕罡将从投资人的新锐视角出发,为大家勾画消费零售行业的新材料发展现状与趋势图景。

孙思达    食验室创始人,2019 福布斯30 Under 30 上榜者

孙思达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专注于食品科技,是武汉创业先锋。他创立的食验室致力于食物的颠覆式创新,赋予食品包装杀菌性能,并进一步研发了0添加低温慢煮长效保质期的预包装汤品、无油烘烤鱼肉脆片等产品,摆脱了添加剂与防腐剂对食品的长期桎梏。
在本场清谈讨论中,孙思达也将介绍他的创业项目和产品,并针对“植物肉”等社会热点话题贡献他的观点和经验。

吕秀娟 Ruby      Impact hub Shanghai 联合创始人、管理合伙人 

 
Ruby 作为社会创新及影响力投资人、倡导者、实践者,将从咨询、管理、指导经验出发, 分享她眼中的可持续消费行业创业创新机会。而由 Makeable 和 Impact hub Shanghai 共同推动的 SDGs 影响力加速计划目前也在火热进行中,她也将结合加速计划推进过程中的项目案例和导师经验,尤其能为消费领域的创业者带来更多洞见。更多观察与思考都将在「博见 Meetup+」生发、碰撞……

活 动 详 情

2020年520()
78
线

报 名 填 写 表 单

如有疑问
可添加 Makeable 小博的同事 Host 
进行咨询

「博见Meetup+」主办方

SDGs 视角下的创新创业机遇:教育普惠

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是联合国在2015年通过的针对2016年至2030年的可持续发展议程,其核心为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
我们从《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进展报告2019》(简称《进展报告》)中提取了5个关键领域——乡村振兴绿色发展教育普惠民生保障女性经济,与大家共同探讨创新创业的新机遇。
本篇作为这个系列的第三篇,将着眼于教育普惠的发展与机遇。
​​

教育是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我国坚持教育优先的发展战略,政府在教育领域的投资和拨款也在不断增加,完善教育的公平状况是实现教育普惠的关键标志。根据《进展报告》,“教育普惠”的概念主要在 SDG 4 中有所体现。

教育普惠关注各级各类的教育发展,保障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和普通高校教育均得到公平和高质量的发展。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国际交流合作,也是围绕 SDG 4 展开的主要工作内容。

截至 2018 年,中国共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 21.38 万所,幼儿园总数达到 26.67 万所,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 88.8%;同时,全国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学生为 65.6 万,较 2014 年增长了 70.4%。我国教育的信息化普及也有显著成果——截至 2019 年 3 月,全国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有 2012 年的 25% 跃升至 97.6%,学校多媒体教室普及率由 40% 增加到 93%;同时,中国已与 188 个国家和地区、46 个重要国际组织建立了教育合作与交流关系。

实现教育的公平性需要充分把握教育现代化改革的发展趋势。在 2019 年国家颁布的《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中,明确了各级教育的发展目标和信息化改革的发展重点:“以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为时代主题,围绕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这一主线,聚焦教育发展的战略性问题、紧迫性问题和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统筹实施各类工程项目和行动计划,着力深化改革、激发活力,着力补齐短板、优化结构,更好发挥教育服务国计民生的作用”。
在分析了近年来国家和教育部颁布的与教育普惠相关的产业政策之后,我们发现一些新的创业机遇正逐渐涌现

1 教学方式的优化和创新

让课堂生动有趣,使学生们全身心投入到课堂中是所有老师的重要课题,对教学方式的优化和创新能够极大的提升课堂效率和知识传递的有效性。如何开发和探索情境式、互动式、探究式和体验式的课堂教学,更是近年教育领域关注的重点。因此,创业者们可以考虑利用人工智能、AR/VR 等高新技术,丰富和创新教育教学工具,提升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有效性。

2 智慧教育

随着“互联网+”概念的提出,信息化和智能化成为了重点发展趋势。在教育领域,开展大数据支撑下教育治理的优化行动,更是一场教育“质量革命”。研究探索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为教育数据管理、教学动态监测、资源调控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持和帮助,都将为初创者们提供广大的创新创业机遇。

3 教育资源共享

由于今年疫情的影响,传统的线下学校教学方式被打破,线上教学的新型模式也在这一影响下被广大师生所接受。如何通过打通线上线下教育平台,采用 O2O 模式办学,获取并整合教师和课程等优质教育资源,更有效地通过个性化教学方式为不同经济水平的地区提供平等的优质教育机会,将是初创者们可以把握的创新机遇。

以上,是我们基于对《进展报告》和教育部文件的分析,对“教育普惠”相关的创新创业机遇进行的挖掘和思考
下一期,我们将聚焦 SDGs 视角下“民生保障”的创新创业机遇,千万不要错过哦!

企业赋能可持续:多维合作选择

2020 年到 2030 年是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行动十年”。站在这十年的关口,我们应如何看待企业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成就与不足,又该如何面对未来的挑战?
来自全球多个行业的 1000 位 CEO 在《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 —— 2019 埃森哲战略可持续发展 CEO 调研》中分享了他们的见解。我们将围绕 CEO 们在企业自身、企业合作、领导特质三个方面发出的号召,与大家探讨企业如何为可持续发展目标赋能。
上一篇文章中,我们提到了企业应如何通过“阈值行动”来设立更加雄心勃勃的目标,以及如何系统性审视企业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时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们想来谈谈从目标到行动的整合过程中,各方如何合作,又分别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对话到合作:建立共识,携手攻坚

将所有人聚集起来,采取具体行动,是至关重要的。在未来,协作努力会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Denis Machuel,
索迪斯(Sodexo)公司 CEO

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许多的问题与挑战,都不是仅凭单个公司的一己之力可以彻底解决的。合作已经成为目前的共识。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我们应该如何合作?我们又希望通过合作达成一个怎样的目标?
可持续发展目标也肯定了合作的价值,如目标 17 提到了建立跨国、跨领域合作伙伴关系的各种可能。在企业层面,也有多种合作关系可以探索。如价值链合作行业合作以及政府、企业和多方组织之间的合作。

具体而言,价值链合作强调在一个价值链上的各个企业,利用自身不同的优势与资源,共同推进可持续的创新方案,比如我们在上一篇中提到的可口可乐包装改革就是一个例子。
而行业合作则鼓励行业中的领导者们作为“头雁”,带动行业中其他中小企业,倡导非竞争性的合作,从而推进整个行业在可持续发展上的改革

例如在航空业,国际民航组织(ICAO)提出了国际航空碳抵消和减排计划(Carbon Offsetting and Reduction Scheme for International Aviation,CORSIA),各个航空公司都在努力通过这一计划来降低碳排放。全球有 49 个机场在国际机场理事会的机场碳认证项目中,获得了碳中和机场的认证,这也体现出这一计划在行业层面起到了带动作用。

除此之外,与政府、非营利组织、社区等多方组织的合作也有助于面对复杂的挑战。
如著名生物制药公司诺和诺德(Novo Nordisk)在 2014 年发起的“改变糖尿病”(Cities Changing Diabetes)计划,不仅联合了专业糖尿病中心,还与糖尿病患者比例较高的休斯敦市进行了合作研究。
不论是进行上述的哪一种合作,“对话”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CEO 们在与埃森哲公司的访谈中也提到,企业现在需要严肃且有效的沟通交流,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需要科学、现实的讨论,而非对新技术和新方法的恐惧”。
我们必须意识到,可持续发展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十分复杂、并存在许多取舍权衡的。综合多方的视角、知识和资源,才能够得到一个科学现实且具有整体性的解决方案。
有时我们认为自己正在解决一个问题,但并没有意识到,我们可能也制造了一个新的问题。塑料最开始被认为是一种性价比高的包装材料,但塑料的丢弃对于海洋及其生物而言无疑是一种灾难。当人们倡导减少塑料吸管的使用时,也可能导致消费者使用了更多的塑料盖。虽然出发点是善意的,却无意中造成了更多材料的消耗。
因此,我们所强调的这种合作中的“对话”,重在让各方利益相关者都参与其中。不光是交流,也包含教育的成分。从监管者到消费者,所有行动者、参与者都能通过对话对现状有更清晰的认知,同时也填补自己认知上的盲区,和大家一起朝着一个科学可行的目标努力。

责任投资:驱动可持续发展的投资人

长期的机构投资者非常关注企业的可持续性和 ESG 绩效。如果我们不在乎(可持续性),就不会有那些投资者。
——Mark Little ,
森科能源公司总裁兼CEO

虽然投资者并不是现今企业可持续发展议程上的首要驱动力,但未来投资者的影响力将越来越大,这背后是“责任投资”理念的出现与兴起。
责任投资是指在投资过程中在财务回报的考量之外,将企业对环境的影响、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的三大要素(简称 ESG)纳入投资的评估决策中。近年来,ESG 责任投资正在迅速发展。根据一位首席执行官的表述,过往与投资者的谈话中可能几乎没有相关内容,但现在 ESG 和 CSR(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占到了 15%-20%,而这一变化的发生仅仅花了 12 个月。除此之外,目前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也帮助了 ESG 指标的量化,推进 ESG 信息披露,从而进一步促进了责任投资的增长。

ESG 及责任投资的理念进入中国的时间较晚,但近年来逐步得到重视。商道融绿发起的中国责任投资论坛(China SIF)在其 2019 年的年度报告中提到,截至 2019 年 11 月底已经有 95 只泛 ESG 公募基金,ESG 股票及混合型公募基金整体规模约 485 亿元,虽然整体仅占基金总规模的 2%,但发展空间巨大。
除投资人之外,联合国与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也在促进各方沟通,在建立统一标准上起到了沟通搭桥的作用。
在近期的可持续发展实践中也能看到各个社区、组织和政府在不同维度上的助力。在合作以及达成共识的当下,如何进行有效的对话,如何最大化利用资源进行合作,将是所有行动者持续探寻的话题,而我们在上文中提到的价值链、行业、多方组织等各个维度,或许可以成为思考、实践的起点。

参考资料:
1.联合国全球契约和埃森哲战略,“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埃森哲战略CEO调研报告 (2019)”
https://www.accenture.com/_acnmedia/pdf-109/accenture-ungc-ceo-study.pdf
2.中国责任投资年度报告 2019:
https://www.chinasif.org/newsinfo/2144930.html

来自影响力先行者的建议:施瑜玮博士

这一期,我们邀请到了 Think Beyond Plastic 中国区商务策略副总裁 – 施瑜玮博士。施博士曾经开发过许多有名的创新项目,如 Frontier Market Scouts Fellowship Program 和 Blue Pioneers Accelerator Program。他有丰富的科技创投、管理顾问、和专栏作家经验。身为竞争战略、商业模式、组织架构设计、和可持续投资方面的专家,施博士从企业管理者的角度和我们分享了他对影响力投资和创业的看法。
“这是一种重新注入社会正义感,恢复一个美好世界的方式。“ 施博士眼里的影响力投资就是这样的一个存在。他把创业和社会正义感相结合,建议大家从企业管理的角度去看事情,想必能给想进入影响力领域里的投资人和创业者一些启发。

企业赋能可持续:千位 CEO 发出号召

2020年到2030年是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行动十年”。站在这十年的关口,我们应如何看待企业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成就与不足,又该如何面对未来的挑战?
来自全球多个行业的1000位CEO在《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 —— 2019 埃森哲战略可持续发展 CEO 调研》中分享了他们的见解。我们将围绕 CEO 们在企业自身、企业合作、领导特质三个方面发出的号召,与大家探讨企业如何为可持续发展目标赋能。
作为这个系列的第一篇,本文将讲述企业领导者们发出的第一个号召:企业可以从自身做起,再将影响力扩展到更广的体系之中。

“阈值”行动:企业为全球目标助力的第一步

我不能凭一己之力改变世界,但我可以改变喜力。
——Jean-François van Boxmeer,
喜力啤酒执行董事会主席兼CEO

“企业现在为实现全球目标所做的努力远远不够。”这是埃森哲公司在采访了来自21个行业的1000位CEO之后中得出的结论之一。
一方面,企业领导们意识到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并做出了承诺;另一方面,除小部分行业领先公司之外,大部分公司尚未将意识与承诺转化成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所需的执行力。

作为主要的利益相关者,消费者、员工日渐增长的期望和呼吁,正在成为企业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前进的助推器。在这样的背景语境下,产生了“阈值”行动(threshold action)的概念,旨在促使企业针对17个全球目标的要求,从核心产品、业务和公司运营入手,设立更高的目标,付出更多的行动,从而加速推进全球目标的实现。

举个例子,许多公司在产品包装上更加注重对环境的影响,一位来自消费品行业的CEO也在采访中表示,除了使用可回收的产品包装,公司还需要通过额外的努力来保证这些包装的确有被回收。美国化工公司科慕(Chemours)也表示,他们正通过对制冷剂的改革创新,为碳排放问题贡献一份力。​
同时,企业还可以在核心运营方面采取“阈值”行动。比如荷兰合作银行(Rabobank)就有意识地在领导层人员构成上推进性别平等,在董事会中有40%的女性代表。

在实现体面工作、经济增长方面,“同工同酬”的要求也是一种“阈值”行动。大公司中的代表之一是星巴克——为其所有种族和性别的美国雇员全面实现了100%的同等报酬,并致力于全球范围内的普及。

系统转型:“从点到面”扩大影响力

没有一个人,或一家公司,可以独自转型。
——Jean-Pascal Tricoire ,
施耐德电气董事长兼CEO

“系统性思维”能够使我们看清潜藏在水下的冰山,从更宏观的层面分析事情的全貌。在看待全球目标的进度上也是如此,不仅要采取公司层面的行动,还要意识到现象背后的结构性原因,了解一个行动在相关生态环境中造成的影响,从而实现“从点到面”的系统性转型。

例如产品包装改革,在公司层面有可能仅仅是一个产品包装材料的选择,但实际上牵涉到整个价值链(Value Chain)中的各个公司
当可口可乐为自己设立目标时,也是为供应商、装瓶厂的产品设立了目标。在高度分散的食品行业,一次产品标准的变革,引发的可能是从上游的农业到下游零售、消费品包装,整个产业链的改革,这需要所有公司的协作与配合。

同时,在这过程中,跨行业的合作也带来了新的机遇。例如计算机科学、化学、生物学正在带来食品行业的技术革命,通过创新的力量加速产业的转型。
推进性别平等,在公司层面我们主要是考察与不同性别职员的比例以及待遇,但在系统层面,我们更应该思考是什么导致了这一情况出现,如何从根源解决问题。当我们讨论如何改变女性在职场的弱势地位,应当看到其背后的结构性问题——社会分工给女性带来更多的育儿负担,使得女性在平衡家庭与工作上面临更大的挑战。
站在这一层面上思考,提出的解决方案就不仅仅是“为雇员中的女性比例设定最低线”,而是从制度和文化上思考如何建立包容性的文化,以支持所有员工的个人发展。这种改革的规模,往往不止于一个公司,一条价值链,一个行业,而是需要整个商业生态的转型。

除此之外,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也是需要关注的宏观议题。食物、能源、健康、基础设施建设,这四个基本需求所带来的结构性改变与可持续发展也密切相关。人口的快速增长、能源的紧缺、环境的恶化,使得企业在议程上把可持续发展的优先级一次次提前。

参考资料:
1.联合国全球契约和埃森哲战略,“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埃森哲战略CEO调研报告 (2019)”
https://www.accenture.com/_acnmedia/pdf-109/accenture-ungc-ceo-study.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