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原总裁
华东师范大学校长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长
上海华谊(集团)公司
党委书记、董事长
华东理工大学
副校长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化工园区工作委员会秘书长
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
院长
上海化学工业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
上海化学工业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
上海化学工业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
上海化学工业区发展有限公司
党委书记、总经理
法国驻上海总领事馆商务投资处
商务部 交通-环能-工业高级商务官员
Brightlands Chemelot Campus
业务拓展经理
苏伊士亚洲区创新
副总监
科思创聚合物(中国)有限公司中国区
总裁
东华大学
副校长
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
中国石化上海高桥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
上海交通大学科研院
常务副院长
上海华谊(集团)公司科技部
总经理
上海化工研究院
院长
东华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处处长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导、教授
中国石化上海高桥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副总工程师兼技术质量部经理
霍尼韦尔(中国)有限公司中国区
总裁
埃克森美孚亚太研发有限公司董事长
亚太区研发和技术运营总监
朗盛化学(中国)有限公司大中华区
执行委员会委员兼技术创新总监
沙索(中国)化学有限公司亚洲战略
业务拓展总监
亨斯迈先进化工材料事业部亚太区
副总裁
霍尼韦尔(中国)有限公司业务拓展
副总裁
科思创聚合物(中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上海一体化基地总经理
赢创特种化学(上海)有限公司
总经理
西萨化工(上海)有限公司
总经理
彤程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副总裁
巴斯夫化工有限公司
运营总监
赢创德固赛(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北亚区风险投资总监 赢创风险投资
沙特基础工业公司全球研发中心(上海) 科技创新部资深技术经理,技术风险投资
巴斯夫(中国)有限公司
创业投资总监
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
合伙人
陶氏化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投资与业务开发部经理
影力资本
合伙人
颐成资本
合伙人
川流新材料基金
创始合伙人
王基铭,中国工程院院士,炼油、石油化工及工程管理专家。1942年6月出生于上海市。1964年9月毕业于华东化工学院石油炼制专业。曾任中国石化上海石化股份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副总经理,中国石化股份公司副董事长、总裁。现任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科技委资深委员、中国企业联合会特邀副会长、中国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会长、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名誉会长。
在长期的石化工程建设实践中,王基铭院士提出了适合我国炼油化工工程建设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以及管理摸式。王基铭院士推进了中外合作开发和推广应用大型裂解炉和分离技术,组织了大型关键设备国产化攻关,实现了国产裂解气压缩机、丙烯和乙烯压缩机、加氢反应器等重大石化装备的首次工业应用,开创了国内成套术进入当代世界级大型石化工程的先河。
钱旭红,男,汉族,1962年生于江苏宝应,1978年入学华东化工学院(现华东理工大学),198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8年获工学博士,其间1986年参加工作, 1986.7-1987.6系党总支副书记。
1989-1990 美国拉玛大学副研究员,1990-1991年德国维尔茨堡大学洪堡基金博士后。
1992-2000 华东理工大学讲师、副教授、教授,任精细化工学科主任、药物化工所所长、校长助理,1996-2000副校长。
2000-2004 大连理工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2004.7-2015.3 华东理工大学校长(201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07-2017上海市第13届和14届人大代表。
2015.4-2018.1 华东理工大学教授。
2018.1-至今 华东师范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
吴海君,1984年毕业于华东化工学院化学工程专业毕业,1997年取得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现任第十三届上海市政协委员,中国石化上海石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上海化学工业区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上海赛科石油化工有限公司董事。兼任上海市石油学会理事长、上海市经济团体联合会主席团主席等社会职务。
出生于1965年5月,安徽含山县人,1989年7月毕业于华东化工学院(现华东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专业,工学硕士学位,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职称,中欧工商管理硕士,管理学博士。
曾历任上海石化总厂芳烃厂技术员、工程师、副总工程师,上海石化股份有限公司乙烯厂副总工程师,上海石化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工程部副主任,上海石化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副总经理,上海赛科石化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上海化学工业区发展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上海氯碱化工股份公司董事长,双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上海华谊(集团)公司董事、总裁、党委副书记。
现任上海华谊(集团)公司董事长,上海华谊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上海化学工业区发展有限公司副董事长,上海市新材料协会会长,华东理工大学第五届董事会副主席,第二届上海市工商业领军人物,2018年上海市优秀企业家。
现 任:华东理工大学教授、副校长、党委常委;上海市多相结构材料化工重点实验室主任。
兼 任:中国化工学会副理事长、教育部高等学校化工教指委副主任委员,全国化学工程专业硕士培养协作组组长,中国石油与化工联合会教育协会副理事长,上海市研究生教育协会副理事长。上海市新材料学会副理事长。《化工高等教育》主编。
主要从事材料化工、能源化工方面的研究。着重聚烯烃结晶过程调控、功能性微(纳)米尺寸球型有机硅材料的制备技术及应用,聚烯烃用成核剂和抗氧剂的制备,成核机理、成核结晶动力学;生物柴油及SNG等相关基础及应用研究。先后主持完成国家科委、国家基金委面上及重点、863计划,中国石化等科研项目30余项。申请专利3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7项(其中2013年获上海市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2007年获宝钢优秀教师奖。获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奖10项,其中省部级一等奖4项,上海市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2018年);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2009)、二等奖(2018)各1项。2010年入选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计划。2013年入选上海市领军人才计划。享受国家特殊津贴。
作为主编出版《化学工程与技术》(科学出版社,2007年)、《精细有机化工制备手册》(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320万字)、《合成材料添加剂化学》(化学工业出版社,43万字)、《小分子调控聚合物大分子结晶》(2017)等7部,参编英文专著2部。在AIChE J,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nce, IE&CR, Polymer, Langmur、JPS,化工学报等国内外各种学术刊物上发表各种学术论文400余篇。培养博士硕士100余名。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化工园区工作委员会秘书长
中国化工经济技术发展中心副主任
杨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现任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化工园区工作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化工经济技术发展中心副主任。长期从事化工园区规划建设管理、石油化工产业规划,工程项目的前期咨询研究,工程项目的建设管理以及石油化工产品市场研究工作。曾牵头组织编制了《化工园区规范发展指导意见》、《绿色石化园区评价通则》、《中国化工园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等多个国内化工园区纲领性文件。承担过国内多个世界级炼油乙烯项目、煤化工项目的前期规划、产品市场研究以及项目管理工作。
近年来,组织编制完成了50多个国家部委课题、百余项大型石化企业发展规划、化工园区总体发展规划、中外合资合作项目前期咨询规划以及近百种石油化工产品市场需求预测、生产技术发展动态研究等工作。作为主要起草人,牵头编制了国内第一项化工园区标准《化工园区公共管廊管理规程》等30余项国家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杨为民,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1994年毕业于南京大学,获物理化学博士学位。之后在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从事绿色化工新材料和新工艺研发。1998-1999年在法国国家科学院催化研究所作访问学者。
现任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院长,绿色化工与工业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化工学会会士。研究成果先后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专利金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奖项。并获得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何梁何利创新奖、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成就奖等荣誉。发表学术论文160篇,以第一发明人,获授权中国发明专利53件,美国等国外发明专利21件。
张淳先生自2015年起正式担任上海化学工业区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负责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2003年起参与上海化工区的开发建设,担任上海化学工业区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负责园区工程建设、招商引资及经营管理等工作。
在加入上海化工区之前,张淳先生长期在中国石化上海高桥公司任职,曾任总工程师、副总经理。张淳先生于1986年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化学工程系,获得硕士学位,2001年获得工学博士学位。张淳先生同时兼任华东理工大学董事会成员之职。
杨杨女士于2006年加入法国商务投资署。自2014年9月,任职法国驻上海总领事馆商务投资处交通-环能-工业部高级商务官员。
凭借十余年的工作经验以及对中国工业市场的了解,她致力于帮助法国企业在中国寻找商业、技术、工业合作伙伴,以及推广法国经济与创新强国的国家形象。杨女士拥有法国皮卡第儒勒凡尔纳大学管理硕士学位。
在业务拓展方面有着丰富经验,执行过多个指导、推动初创企业成长并融入园区化学&材料生态系统的项目。
黄希敏女士自2015年起担任苏伊士亚洲创新总监,全面负责苏伊士亚洲的创新与研发工作,包括集团的内部创新和与外部合作的开放式创新以及专家网络平台管理。自2017年起,兼任苏伊士亚洲水务首席执行官特别助理,负责复杂项目的综合协调和内部管理。
黄希敏女士在水与环境领域拥有丰富的经验。在苏伊士的职业生涯开始于2008年,在不同职能部门担任了管理岗位。除了在苏伊士服务的十二年,在中国和欧洲,还服务过其他三家国际著名的环保公司(法国威立雅集团,西班牙阿本戈集团和法国布伊格集团)。
黄希敏女士毕业于河海大学,法国国立利摩日高等工程师学院和清华大学,在资源环境与城市规划管理,水与环境工程,以及工商管理领域,拥有三个硕士文凭。
雷焕丽于2019年7月1日出任科思创中国区总裁,在上海办公。雷焕丽具有20多年的全球跨文化管理经验,是担任科思创中国区总裁这一职位的首位女性和本土领导者。
雷焕丽在化学工程和材料科学领域具有深厚的技术背景。1999年,她以技术代表身份加入拜耳材料科技(科思创前身),此后在大中华和亚太区担任多个管理岗位,职责范围不断扩大,涵盖销售、技术和研发等领域。作为经验丰富的领导者,她以敏锐的跨行业洞察力和以客户为中心的管理理念,为科思创聚碳酸酯业务部在大中华及亚太区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她在领导聚碳酸酯业务部全球电子电气及家电业务线期间,通过增强科思创在CMF(颜色、材料和表面处理)领域的各种能力,巩固市场领导地位,并以此加速推进公司从材料供应商转型成为创新合作伙伴。
在成功的业务表现以外,雷焕丽在管理中还奉行“以人为本”的理念,擅于营造赋能员工的企业氛围,帮助员工成长并激发其潜能。作为科思创多元化与包容性(D&I)委员会的代表,她还积极参与各种促进工作场所平权的活动,推进企业多元化与包容性建设。
雷焕丽拥有中国大连理工大学化学工程学士学位和加拿大谢布鲁克大学材料科学硕士学位。此外,她曾在法国欧洲工商管理学院接受过管理培训。雷焕丽已婚,育有一子。
此外,雷焕丽还担任中国欧盟商会上海分会董事会成员,以及上海化学工业区国际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席。
陈南梁,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东华大学副校长。
教育部产业用纺织品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中国针织工业协会专家技术委员会主任;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产业用纺织品协会副会长;中国针织工业协会副会长;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委员。
主要从事产业用纺织品和纺织结构复合材料的开发研究工作,在高性能纤维特种织造技术和产品开发方面具有突出的成绩及很深入的研究基础。曾获第七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国务院特殊津贴、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上海市曙光学者、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教育十大新闻人物、纺织之光教师特别奖、上海市职工科技创新优秀团队、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领军人物、中国纺织学术带头人、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十大新闻人物等。
目前已主持承担和参与完成国家、省市级和企业委托项目90多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863”预研项目1项、“973”项目2项、“921-3工程”子项目2项、国防科工委项目2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教育成果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6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3项;攻关技术产品作为关键技术材料成功应用于“天宫一号”、“天宫二号”“天舟一号”、“北斗导航卫星”“天通一号卫星”等。在生物医用纺织品领域研制的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一些项目成果已进入临床应用。已发表论文150余篇,其中:EI、SCI 40余篇。主编及参编教材、专著共7部,拥有发明专利20项、实用新型20余项。
黄翔宇,现年52岁,现为上海石化副总经理。黄翔宇先生于1992年加入上海石化总厂,历任腈纶事业部总工程师、腈纶研究所所长、腈纶部总工程师、上海石化副总工程师。
黄翔宇先生1990年7月毕业于华东化工学院有机化工专业,取得工学学士学位,2004年5月取得东华大学材料工程专业工程硕士学位,2013年6月毕业于复旦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取得工学博士学位。具有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职称。
中国石化上海高桥石油化工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党委委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2008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2001年获得上海市企业技术创新先进工作者;
2003年获得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有突出贡献的科级和管理专家;
朱新远,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特聘教授,上海交通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院长,金属基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多个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及国际学术期刊编委,曾任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党委书记、院长。
1994及1997年在东华大学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2001年在上海交通大学获博士学位,2003~2005年于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超分子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
1997年在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参加工作,2005年晋升教授。主要从事功能高分子、生物医药材料、纳米生物医学等研究,主持了包括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课题和基金委重大项目课题在内的几十项国家和省部级及企业科研项目,多项成果实现了产业化应用。发表学术论文340余篇,Nature、Nat. Mater.、J. Am. Chem. Soc.等众多期刊和网站以研究亮点评价了相关工作。
2006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上海市科技启明星人才计划,2007年获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2008年获第十一届霍英东基金、上海市曙光计划,2009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10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19年被聘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罗勇,1974年出生,2002年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现任华谊集团科技部总经理,教授级高工,硕士研究生导师,聚烯烃催化技术与高性能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国家同位素工程技术中心-上海分中心副主任、《精细化工》、《化工进展》、《同位素》等学术期刊编委会委员。
先后荣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技术发明二等奖、上海市优秀技术带头人、石化联合会青年科技突出贡献奖、中国化工学会侯德榜化工科技创新奖、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上海领军人才等荣誉。
长期从事工业催化和功能高分子方面的工作,具有丰富的产品技术与工艺开发经验。先后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超过40项,申请发明专利50余件,发表各类学术论文90余篇,其中30余篇被SCI/EI收录,指导博士后和硕士研究生18名。
翟金国,上海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教授级高工,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化工学会专家库专家,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过滤与分离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家高效分离塔填料及装置技术研究推广中心常务副主任,任多家专业期刊编委会委员。先后荣获石化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技术发明二等奖,被评为上海领军人才、中国化工学会侯德榜化工科技青年奖、上海市优秀技术带头人等荣誉。
在化工设备设计制造,化工分离工艺研发,新材料研发、大工程项目评估和鉴定等方面具有专业特长。先后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近20项,申请发明专利30余件,发表论文30余篇。开发了绿色环保无卤阻燃材料获家重点新产品,达到国内聚氨酯材料最高阻燃级别。开发精密精馏技术及装置,解决行业绿色发展痛点并大幅降低生产成本。
具有丰富的企业管理和科创项目投资经验。担任长风汇信投资基金公司董事长,2年时间投资8家公司,其中1家在科创板成功上市,2家进入Pre-IPO。
季诚昌,男,1964年出生,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曙光学者,东华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处处长。分别在清华大学取得学士和硕士学位,在上海交通大学取得工学博士学位。
主要从事材料加工技术与新材料研发、复合材料及其装备技术研究以及科技管理方面的工作。
主持和参与完成了上海市曙光计划项目、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上海市重点科技攻关项目、 “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1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科技进步奖5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上发表论文7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30余件。
曹文磊 男,1995年7月毕业于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工程硕士,现就职中国石化上海高桥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任公司副总工程师、技术质量处处长,高级工程师,专业专长石油加工
近年来获得荣誉:
2015年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碳资产管理工作先进个人
2016年中国石化突出贡献专家
2018年度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张宇峰博士于2019 年11 月1 日被任命为霍尼韦尔中国总裁,全面负责霍尼韦尔在中国的业务。
过去四年多,张宇峰博士担任霍尼韦尔科技事业部全球总裁,率领霍尼韦尔遍布印度、中国、捷克和墨西哥的7000 名工程、技术和研发人员,以科技创新助力霍尼韦尔在全球、尤其是高增长地区的业务增长。
作为霍尼韦尔科技事业部全球总裁,张宇峰博士致力于为霍尼韦尔的工程和技术核心的发展制定架构、规划发展战略,充分利用科技事业部的现有规模和全球布局、以及软件的实力,为公司的全球客户提供包括新产品研发、基于软件的服务、以及独特的工程解决方案,以创新技术促进霍尼韦尔的跨越式增长。
在此之前,张宇峰博士任霍尼韦尔特性材料和技术集团副总裁兼亚太区总经理,实现了该业务在亚太区的营收三倍增长,并以建设一座区域性研发中心,十家制造工厂(包括四家合资企业)和19 处商务中心扩展业务足迹,扎根亚太区的发展。
张宇峰博士的职业生涯始于特性材料和技术集团旗下的霍尼韦尔UOP 公司并任职18 年,在研发、技术、销售和新业务拓展等领域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经验。作为UOP 派驻中国的首席代表,张宇峰博士确保UOP 成为中国主要炼油企业的优先供应商和受信任的合作伙伴,同时将业务拓展至地方炼油领域。他将先进的煤制烯烃和丙烷脱氢技术带入中国,帮助解决中国原油原料短缺和日益增长的轻烯烃需求的矛盾。
张宇峰博士拥有上海交通大学船舶动力机械工程学士学位,美国伊利诺伊理工大学机械和航天工程硕士学位以及化学工程博士学位。他还获得美国西北大学Kellogg 商学院和香港科技大学联合颁发的高级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张宇峰博士拥有多项美国技术专利。
龚才国先生目前担任埃克森美孚亚太研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和亚太区研发和运营经理。
龚先生于 1997 年获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学院暨州立大学化学博士学位。1998 年至 2000 年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攻读两年的化学博士后研究员。 2004 年获得美国莱斯大学工商管理硕士。
龚才国先生于 2000 年加入埃克森美孚化工,曾经在北美技术、研发、市场策划等多个岗位工作过。2007 年至 2009 年,被派驻中国,先后担任埃克森美孚亚太区聚烯烃产品技术经理、上海技术中心项目执行经理,并创建了上海研发中心。2009 年 9 月,龚先生又回到美国,担任全球技术规划经理,负责领导规划团队执行埃克森美孚化工技术战略,并管理预算和重大项目。之后先后被任命负责新产品研发、领导全球产品研发团队等职位。
2019 年 6 月,龚先生再次被派驻上海,担任埃克森美孚亚太研发有限公司董事长。负责亚太地区的所有研发活动,管理上海研发中心和班加罗尔研发中心的运营。
1978 年,胡东祺博士考入中国科技大学近代物理系。1980 年,他获得中 国国家教委首批赴德国大学本科留学奖学金,赴德留学。
1990 年他获德国海德堡大学化学博士学位,后获德国国家奖学金赴美国 斯坦福大学跟随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Henry Taube 教授从事博士后研究。
1993 年,胡东祺博士加入德国拜耳公司总部,分别在研发、生产和市场 等部门任职。1997 年,胡东祺博士回到中国,筹建拜耳集团在中国无锡 的投资项目——拜耳无锡皮革化工公司。
2003 年至 2019 年 4 月,胡东祺博士担任朗盛(无锡)高性能复合材 料有限公司总经理。2010 年起,他担任朗盛(常州)有限公司董事总 经理。2013 年起,胡东祺博士担任朗盛大中华区技术创新总监。
目前,胡东祺博士担任朗盛常州总经理及大中华区技术创新总监。
王睿嘉毕业于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材料科学博士学位。王睿嘉博士在美国能源部国家能源技术实验室以及跨国企业中都有过研究和工作经历。他的研究经历广泛,包含从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到大规模工业生产和商业化。在过去的十年里,王睿嘉博士进行了诸如清洁煤、可燃冰、三次采油和页岩气开发相关的研究工作。他对化工、能源行业技术开发和商业化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有着广泛的经历和独到的见解。王睿嘉博士多次受美国贸易发展署和中国能源局邀请为中国能源化工行业同仁提供培训。王睿嘉参与和主导了多个北美和亚洲新产品和新业务开发工作。王博士有丰富的跨国、跨文化的合资企业管理经验。王睿嘉博士现居上海,负责沙索(Sasol)公司在亚洲地区的合资、并购业务拓展工作。
王睿嘉博士还是美国埃德加斯诺基金会的理事,参与主办旨在促进中美经济、教育和科技交流合作的活动项目。王睿嘉博士对跨境科技、政策、商业等领域有深入见解,是美国密苏里大学商学院和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嘉宾讲师。王睿嘉博士获得了美国商会颁发的“2016年度未来领袖 – 中美商业交流奖”。2017年获得英国Reed Business Information ICIS颁发的化工行业新星奖。
丁林,现担任亨斯迈先进材料事业部亚太区副总裁。
1997年于同济大学取得化学硕士学位,随后加入亨斯迈公司聚氨酯事业部。在聚氨酯事业部担任过客户经理,业务发展经理,销售和市场经理,商务经理等职位。2010年担任商务总监并成为亨斯迈亚太区领导团队成员。2013年5月担任高级商务总监,中国区总经理,以及上海亨斯迈聚氨酯公司(亨斯迈和上海氯碱的合资企业)董事总经理。2018年4月担任先进材料事业部任亚太区副总裁至今。2007至2009年在长江商学院学习并获得EMBA学位。
黄志明, 时任霍尼韦尔(中国)有限公司业务拓展副总裁,致力于推动霍尼韦尔在华业务的增长, 包括霍尼韦尔在中国石油化工建设大项目的先进工艺技术,智能制造,安全环保及工业互联网技术推广,国内重要企业战略客户管理,以及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新投资建设项目机会拓展,包括与中国工程公司,国内国外主要客户,企业战略客户以及高增长区新业务领域的拓展。
黄志明先生于2011年加入霍尼韦尔,在接任商务副总裁之前,曾任UOP中国区总经理。此前,他曾出任奥斯卡利亚集团的执行副总裁,艾斯本技术有限公司全球研发总监,艾斯本技术有限公司大中华区总经理。黄志明先生曾就读于华东理工大学并获得化学工程学士学位。之后,他就读与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先后获得了化学工程硕士学位及博士学位。
陈耘 博士(53岁),科思创上海一体化基地基地总经理。
陈耘于1964年1月10日出生于中国湖南省。早年他在北京理工大学和华东理工大学的化学工程专业求学。之后,他在德国达姆施塔特技术大学完成了有机化学的博士学位。
1994年,他在德国加入科思创(当时的拜耳公司),担任中央研究部门的实验室经理一职。1999年,他担任克雷费尔德-约丁根聚碳酸酯的副厂长一职。2001年,他调任上海,成为科思创上海一体化基地的聚碳酸酯业务BPA/SPC装置的厂长,并于2008年升任为上海一体化基地聚碳酸酯生产和技术总监。2014年1月,他升任拜耳技术服务管理委员会成员和拜耳技术服务的亚洲区总裁。
自2017年1月1日起,陈耘博士被任命为基地总经理。
陈博士已婚并育有两个小孩。
现任赢创大中华区营运与基地管理高级副总裁,赢创特种化学(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和赢创中国多用户基地的负责人。同时,他也负责赢创大中华区环境、安全、健康与质量(ESHQ) 、 能源、物流部门的工作。
陈金秋博士于 1994 年加入位于德国马尔的许尔斯(Hüls)公司(赢创工业集团的前身公司之一),担任研究实验室主管。随后,他在德国赢创和拜耳的合资公司 PolymerLatex 公司担任过厂长等多个管理职位。2008 年 11 月,陈金秋博士回国担任赢创中国多用户基地甲基丙烯酸酯一体化生产装置的副总监,并于 2010 年 3 月起担任赢创德固赛特种化学(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和赢创中国多用户基地的负责人。2020 年 1 月,陈金秋博士同时出任赢创大中华区营运与基地管理高级副总裁。
陈博士曾就读于中国南京理工大学、江南大学、上海药物研究所。1988 年他荣获中国国家教育部奖学金赴德国学习深造,并取得德国多特蒙德科技大学博士学位。
陈金秋博士在上海任职期间,赢创特种化学(上海)有限公司连续两次获得“中国石油和化 工行业责任关怀最佳实践单位奖”;多次被评为“上海化工区安全生产先进单位”;陈金秋博士个人多次荣获“上海化学工业区管委会主任奖”; 并于 2012 年和 2017 年分别荣获上海市“白玉 兰纪念奖”和上海市“白玉兰荣誉奖”。
哈维尔2005年来到西萨工作,此前他曾任职于Mobil Oil和Brunel等公司。在西萨工作的16年中,他担任过多个重要商务职位,曾管理异丙苯、苯酚、丙酮和环己烷等业务线,同时他还曾担任供应链岗位,负责管理西萨化工品存储基地,LBC-CEPSA TANK TERMINALS。
在来到西萨化工(上海)有限公司之前,哈维尔担任西萨荷兰总经理,负责在全球各地采购、销售、存储和运输化工品,总量为150万吨。
哈维尔曾在多个大洲居住,有着广泛跨国际经验。
2008年2月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获材料学博士学位。2008年~2010年在法国国家实验室 CNRS UMR 5223(Ingénierie des Matériaux Polymères)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2010年11月开始就职于彤程新材料集团有限公司,先后担任公司高级研发工程师、研发副总监、副总裁等职位。
具有15年以上的高分子材料研究开发经验,重点研究轮胎用酚醛树脂以及可降解材料的合成及应用,已申请相关发明专利10余项。作为主要参与人的《万吨级轮胎工业用功能树脂产业化关键技术》项目获得2016年度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陈万锁,男,1976年6月24日出生于江苏省泰州市,2005年,浙江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博士毕业,不对称有机合成方向。先后在国内外著名期刊发表论文若干篇,并多项中国专利。
毕业后,进入全球顶级香料公司IFF从事技术与研发;2007年,加入巴斯夫应用化工有限公司,先后历任装置经理(巴斯夫应用化工有限公司)、高级装置经理(巴斯夫护理化学品上海有限公司、运营总监(台湾巴斯夫有限公司、巴斯夫化工有限公司)。先后从事的行业有香料、染(颜)料、表面活性剂、合成润滑油、紫外线吸收剂、合成树脂等。
曹尔宁, 本科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并获该校工商管理硕士学位。中国注册会计师资质。
自1995年起,先后在法国阿尔斯通,德国西门子公司及德国赢创工业集团工作。
1998-2008在西门子公司工作期间,担任过西门子合资企业高级副总裁,首席财务官及传奇电气中国区首席财务官等职务。
自2008年加入德国赢创公司,历任大中华区财务总监,事业部亚洲控制总监,业务线全球控制总监等职务。自2018年初起负责赢创风险投资亚洲投资业务。
李莉目前负责在中国的巴斯夫风险投资。她在普华永道开始了她的职业生涯。之后,她负责福伊特中国的企业战略和并购部门。李莉曾在SABIC Ventures工作。她毕业于复旦大学经济学专业。
虞晓钧的执业工作经历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高速增长、资本市场多元发展的阶段。他深谙国内及国际会计准则、税收安排及经济法规,并在不断应对各种变革与挑战中,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知识和深厚的专业底蕴。
虞晓钧为众多上市公司,大中型国有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及民营企业提供专业服务超过23年时间,在处理上市公司和跨国公司的项目具有独到的见解,曾多次成功领导、参与国内企业的上市、融资项目,同时在收购融资、尽职调查、集团重组方面等工作亦有相当丰富的经验。
认证
中国注册会计师
吉果,陶氏化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亚太区投资与业务开发部经理,负责陶氏在亚太区与创业企业的合作与投资业务。材料学工学硕士,MBA,六西格玛黑带。从2007年至今在陶氏化学工作,先后在研发,技术支持,市场,投资和战略部门工作,有丰富的化工和材料行业经验。
冯庆先生现为独立天使投资人,专注影响力投资领域。他推崇“资本向善”,致力于投资具有社会价值的早期创业项目,通过科技赋能来帮助和实现行业创新。他也致力于跨地区的初创企业合作和交流,通过地域优势带动特定行业的进步和发展。
冯庆先生曾任职于上海市浦东新区国有资产监督与管理委员会,参与国资国企改革方案的制定与落实;曾任职于上海市浦东新兴产业投资有限公司,负责“工业4.0”上下游企业的相关投资机构;曾任职于宝马汽车,负责中国大陆地区的电动车产品与战略。
秦清 先生,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士、硕士,先后任职于腾讯、东方证券投资银行部,2010年加入东方证券与申能集团共同发起设立的上海诚毅投资,专注于能源科技与节能环保领域投资,任职行业合伙人。2015年,秦先生创立颐成资本,颐成资本特色是专注于早期实验室阶段颠覆性技术的投资。
曾任职中金公司研究部化工组、美国天豪投资、交通银行总行投资银行部等。川流新材料基金专注于材料和化学科技投资,包括巴斯夫、索尔维、闰土股份、中金启元、清华紫荆、厦门建发等均是基金的出资人。吕罡毕业于复旦大学和北京大学。